查看原文
其他

考古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

2017-05-18 一刀平五千 岳麓书社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这才是有趣的考古

——听柴老师讲考古往事

             文 | 邱建明             


 飞鸟(柴焕波老师摄影)


还没见过柴焕波老师,江湖上就有了柴老师的传说。

 

第一次知道柴焕波老师是从他写的书了解的,又听人说柴老师至今不上网,不使用手机,工作起来非常投入,可以几个月、半年时间沉浸在某个考古工地忘我地工作,是一个很纯粹的人;柴老师是诸多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者,既能够编辑专业的考古发掘报告,又能够撰写出充满人文关怀的优美文字;柴老师还有高超的摄影技术,曾举办过摄影展……因此,还没有见面,就对柴老师这个人充满崇敬感。

 

第一次见到柴老师的时候,只见他衣着朴素,是一个典型的长期在考古工地的考古人的形象,短发微卷,留有一点点小胡须,质朴而又文雅,用不着介绍,这一定就是柴老师了。他很是关心地询问我的工作及学习情况,聊天也平易近人,第一次见面就给人一种老朋友的感觉。

 

后来,工作的缘故,与柴老师交流多了。一次,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柴老师的办公室,看到一个二十几厘米高的玻璃罐,里面放着一些五颜六色如玉石一般的鹅卵石,用清水浸泡着,我很是好奇。柴老师告诉我,这是他在三峡考古时候拾捡的,觉得好看,并带回来放在这里了,还不定期换水浸泡,由此还说起了他的考古往事来了。

 

在与柴老师的多次交流过程中,在柴老师的字里行间,我渐渐地明白了柴老师之前那些看似“特立独行”的行为和事情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一位富有生活情趣、具有人文关怀、拥有精深专业素养的考古工作者。

 

柴老师在他的《洞庭之时光》一书中写道:

一个人成长的滋养,他的禀赋与他的感受方式,决定了他的视野与风格。我是一个考古工作者,我的生涯就是我体验人生、认知世界的方式。考古学有一种从泥土里渗出来的坚实性,它所呈现的,是未经皴染、涂抹的事物本身。

 

对于考古遗存,有许多传递信息的方式,在通常的学术语汇之外,还有一种让我瞬间涌起的东西,与我内心隐秘处息息相关,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的丹田,我以这种方式,接住了地脉,并直抵文化的核心。换句话说,我是从自己涌起的心性中寻找考古学。

 

我相信每一件文物,每一处遗迹,都有性命之精微流转其间,我从中寻找那种不可动摇的坚固性,那种可以镇住尘世浮华的力量,当我一旦拥有了这种力量,我的精神就不会轻易被别的东西所转,这也是职业给予我的最大馈赠。

 

一切学问都是关于生命的学问,死亡不属于生命的范畴。文物不是生命,只是生命的残骸。就职业而言,我只是古代文明的“仓库管理员”,并不意味着掌握了它的内涵,更不说是精髓。在这部作品中,我表达的不是陈尸,不是古董,而是鲜活的生命,我以自己的感知为起点,搜集点点滴滴生命的感觉,寻找今生前世的秘密、世世代代生活的钥匙,撇去五光十色的浮像而直抵生活的核心。

 

写小说,为一般体面的考古学家所不为,在端方之士眼中,发表这类有失体面的文字,无异于低俗堕落。我为何不用一种高尚的表达方式?这是因为,文学所表达的,乃是生命的本体,有生命的真实存在,不光关乎灵魂,也关乎人的欲望、本能。

 

在我的眼里,所谓历史长河,其实是指世代相传的血液,它们一直在我们身上涌动,与我们的身心须臾不离。古老的遗存不过几千年、几万年,而人的身体、欲望、本能,连同思想、伦理、精神的格式,都是几百万年漫长过程中模铸好的,我们接近历史的途径很多,祖先不光在地层中、坟墓里、书册上,还在我们的体内。因此,我更愿意从自己的心性中,获得鲜活的生命之源,直抵我所追寻的远古之脉。

 

我本是书斋中勤勉的学者,一生可能被种种论文、课题缠身,将出土文物当作论文的材料,研究诸如蔽眼、充耳、鼻塞之类的专业问题,或者写些仿古作品,捡拾别人的牙慧营生。但是,我又是一个漂泊异乡的文学爱好者,让我反复回味的,不光是大开大阖的历史风云,还有我平凡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几段平平常常的风流情事,一个眼神,一个触摸的感觉,粉红色的灯光和平常的水稻田,开着荷花的池塘和江山中风雨阴晦的种种意像,它们是可以沟通古今的。有时,我不知深浅地想,大师止步的地方,不正是我这部作品的出发点么?

 

考古学是以实物遗存、遗迹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考古学界的专业工作者,长期以来编写、创作了诸多关于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以及考古学材料与材料背后思想文化研究的著作,在不同的程度上,与历史文化、人类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柴老师不仅仅是透过考古遗迹与遗物去探究人的思想与精神,而且他走得更远,他将自己作者为一个考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生活情趣注入到了他的文字中间,是考古学界颇为特殊的一个。

 


《洞庭之时光》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考古学家“我”在洞庭湖畔一个封闭的村庄的往事。通过不同时期的考古遗存和“我”的行迹,将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个人记忆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在城镇和乡村、古老的遗址和青春的欲望之间,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作者长期的职业考古生涯,积累了独特的文学创作资源,本书通过细腻、优美的文笔,表达作者对于古代文明与世事人生的感悟。


长按识别

右方二维码

即可购买




柴焕波,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发掘的里耶古城秦简被誉为本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主持发掘的永顺老司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出版有《永顺老司城——八百年溪州土司的踪迹》《湘西画卷》《武陵山区古代文化概论》《武陵山区考古纪行》。

曾于1990~1992年参加西藏文物普查,足迹遍及日喀则、山南和藏北等数十个县市,调查了数以百计的寺庙,并参加了西藏文物志的编写工作,出版《西藏游踪》《西藏艺术考古》。

2014年12月~2016年1月,作为中孟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成功发掘了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遗址,这是南亚大陆最后一个佛教中心,藏传佛教复兴的第一位重要重要人物阿底峡的故乡,在海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

两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奖;两次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出版各类著作获得国家图书提名奖、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柴老师在永顺老司城考古工作期间摄影

 







一刀平五千


考古编辑邱建明


▲ 向上滑动



本文作者邱建明为岳麓书社文博考古类图书编辑,现开通公众号“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致力于编辑整理、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文物考古及文化遗产。




长按识别右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 51 30395 51 15536 0 0 1162 0 0:00:26 0:00:13 0:00:13 3080strong>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吃货”周作人:难道北京竟是没有好吃的茶食?

屡战屡败VS屡败屡战:曾国藩到底有没有上过这个奏折?

为什么你家的古钱币不值钱?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洞庭之时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